本报道基于对上海16个区36个典型社区的实地调研,走访124个社区更新项目,采访218位社区居民、规划师和基层工作者,通过详实的数据对比和典型案例分析,揭示上海打造全球城市社区治理样本的创新实践。

(首席记者 李舒扬 上海报道)上午9点,静安区临汾路380弄居民王阿婆步行8分钟来到新建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理疗,顺路在智慧菜场买好午餐食材。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如今成为全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示范样本。
■ 2025年上海社区生活圈建设关键数据
1. 空间优化:
- 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从68%提升至97%
- 口袋公园新增:482个
2. 服务提升:
- 社区食堂布点密度:每万人2.3个
- 智慧医疗站点:实现全覆盖
3. 参与机制:
- 社区规划师配备率:100%
- 居民提案采纳率:42%
阿拉爱上海
■ 三大创新实践
1. 存量空间活化:
- 废旧锅炉房改造社区美术馆
- 高架桥下空间变身运动场
2. 多元主体共治:
- 建立"社区规划师+社会组织+业委会"协作平台
- 试行社区服务积分兑换制度
3. 智慧赋能:
- 开发"随申办"社区服务地图
- 推广智能垃圾厢房
上海夜网论坛
■ 典型案例深度解
1. 曹杨新村"百禧公园":
- 利用废弃铁路打造立体社区公园
- 植入24小时自助图书馆
2. 田林十二村适老化改造:
- 加装电梯覆盖率85%
- 建立"老伙伴"互助体系
■ 现存挑战
- 部分设施使用率不均衡
上海娱乐联盟 - 物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 年轻群体参与度待提升
■ 未来方向
✓ 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标准
✓ 深化数字化社区治理
✓ 培育社区内生文化(全文约3560字)
【记者观察】
从油盐酱醋到诗与远方,15分钟步行半径内的人生百态,正在重构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基层治理逻辑。当每个街角都承载着温度,当每处空间都回应着需求,这场悄然发生的"家门口革命",丈量着人民城市的真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