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别报道组历时6个月深入调研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走访17个镇街、38个重点项目,采访213位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居民,结合示范区执委会最新统计数据,全景呈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三周年来的探索与突破。


【首席记者 周远 上海青浦报道】清晨5:20,元荡湖上的联合巡逻艇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上午9:00,华为青浦研发中心的工程师正与吴江供应商视频连线调试设备;下午2:30,嘉善某企业负责人通过跨省通办系统完成了青浦分公司的注册;晚上7:00,三地居民在共建的健身步道上散步闲聊。这些日常场景,勾勒出2025年长三角示范区"无界生活"的真实图景。

第一章:制度破冰
1. 行政壁垒突破
• 形成32项制度创新成果
• 跨省通办事项扩展至178项
• 联合河长制覆盖所有跨界水体

2. 标准统一
• 环保标准"一把尺"
• 市场监管"一张网"
上海龙凤419手机 • 数据共享"一个库"

第二章:生态共治
1. 环境联保
• 水质达标率100%
• PM2.5年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
• 生态修复面积超50平方公里

2. 绿色发展
• 单位GDP能耗下降18%
上海品茶论坛 • 绿色建筑比例达95%
• 新能源车渗透率42%

第三章:民生共享
1. 交通互联
• 17条跨省公交线路
• 智慧停车"一卡通"
• 省际断头路全部打通

2. 服务同城
上海品茶工作室 • 85家医疗机构互认结算
• 12所名校跨区域办学
• 文化场馆一票通

【数据透视】
2025年示范区数据显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65%,人才净流入量年均增长23%,居民满意度达92.7分。

【专家观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家表示:"示范区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要素流动等方面形成的可复制经验,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