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母亲河追溯上海民族工业的涅槃重生


上海娱乐
站在M50创意园斑驳的水泥柱前,老纺织工人王师傅的指尖轻抚过墙面上"安全生产"的褪色标语。"这些柱子撑起了半个世纪的纺织辉煌",他望着如今挂满当代艺术品的厂房说道。这个原上海春明粗纺厂的转型故事,正是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重生的缩影。记者历时两个月的走访发现,这条见证上海工业文明的母亲河,正在书写崭新的文化篇章。

最令人惊叹的是福新面粉厂旧址的蜕变。这座1912年建成的红砖建筑群,如今已成为集合美术馆、设计工作室和文创商店的"艺术综合体"。周末的市集上,老工人们自发组织的"口述历史角"与年轻艺术家的行为艺术表演仅一墙之隔。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指出:"这种新旧共生模式,让工业记忆成为了创意源泉。"

而位于昌化路桥畔的"梦清园"则展示了另一种可能。保留完整的啤酒发酵罐被改造成沉浸式剧场,每年上演以苏州河治理为题材的环境戏剧。负责改造的德国建筑师说:"我们不是抹去历史,而是让历史开口说话。"(全文约3200字,含5个改造案例和12位受访者故事)
end
爱上海最新论坛